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高考 > 高考交流 >

高考交流

普通高考高考交流高职高专研究生考试

还有不到100天,高三学子们就将迎来高考了,而在经历高考之后,还有一项“纠结”的课题摆在考生和家长面前,那就在志愿填报时,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业。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就高校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发出通知,其中明确,2016年参评的16个学位授权点,评估结果均为“合格”,可继续行使学位授权;2017年,将对2013年获得授权的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专项评估。
  而在去年10月,教育部曾公布了576个撤销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涉及175所高校,其中既有评估不合格的,也有高校自己主动撤销的,一时间引发热议。今年,又有200多个学位点将接受评估,涉及近百所高校。
  为什么要开展学位授权点评估?对于广大高考考生和家长来说,高校学位点的调整变化,会对选择专业、填报志愿产生哪些影响呢?
  评估目的:纠正专业设置缺陷,着力发展优势学科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张,十几年间在校生人数增长近10倍,不少高校片面地把“学位点”的数量作为实力的体现,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准备得并不充足就贸然“上马”,各类学位授权点遍地开花,教育质量却难以保证。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很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人才供求矛盾突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对高校学位授权点的动态调整,是对过去盲目追求专业设置“高大全”的纠正,同时,学校撤销不成熟的学位点,可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其他地方,更大程度地发展优势学科建设。
  “不合格”后果:学位点将被撤销,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从2014年开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启动对各高校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高校学位授权点若被评为“不合格”,则将面临撤销。2016年3月,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全国有42所高校的50个学位授权点被评为“不合格”。
  去年的教育部通知规定,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自发文之日起撤销学位授权,而且5年之内不得重新申请;评估结果为“限期整改”的学位授权点,即日起要进行为期两年的整改。
  2016年,这些专业和地区被撤销的的学科点最多
  去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共撤销了576个硕士、博士的学位授权点,涉及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是近些年规模最大的一次动态调整。
  1、软件工程被撤学位点最多

  据统计,被撤销的576个学位点中,撤销学位点最多的专业是软件工程,达到35个。在十几年前,教育部曾重点支持一些大学试点建立软件学院,大规模地快速培养软件人才,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才需求,但如今,却出现教育质量不高、人才供过于求的情况。另外,工程、生态学、统计学、应用化学等专业被撤销的学位点都超过10个,排在前列。
  2、撤销学位点的高校多集中在北京
  从撤销学位点较多的省份来看,北京市撤销的最多,高达71个,共涉及14所大学的71个学科;湖南省也大幅撤销了55个,江西省撤销43个,浙江省撤销42个,湖北省撤销39个,山东省撤销33个,辽宁省撤销33个,江苏省撤销29个,吉林省撤销29个。
  3、应用型专业和专业学位增设较多

  去年这次学位授权点的动态调整,除了撤销576个学位点之外,还调整增列了365个学位点,其中应用型学科较多,最多的学科为会计,像法律、翻译、设计等专业也都位居前列。
  此外,撤销最多的是学术学位硕士点,是专业学位硕士点的4倍多;增长比例最大的是专业学位硕士点,增长了157%,反映出高校更加重视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
  学位授权点被撤销后,在读学生怎么办?
  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主动撤销的学位授权点在3年内实行有限授权,须停止招生,但保留对已招收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权。3年期满后完全撤销授权,仍未毕业研究生由学位授予单位转由本单位其他学位授权点培养并授予学位,或向其他学位授予单位申请授予学位。
  撤销的学位授权点从今年起,最少5年内不再招生,但在校生毕业时符合要求的仍授予原学位。
  打破学位授权点“终身制”,对高校发展有何影响?
  启动学术授权点合格评估,实现高校学位授权点的动态调整,既是对过去盲目追求专业设置高大全的纠偏,也是对高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督和鞭策。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打破学位授权点的“终身制”,实现了“能上能下”“有增有减”,推动高校办学结构的优化,从而推动其走上内涵式特色办学发展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位点的动态调整中,不乏一些高校选择主动撤销学位授权点。对一些高校来说,与其被评估为“不合格”而“被撤销”,倒不如争取主动;与其发展一些没有优势的学科,倒不如集中优势资源办好一些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质量有保障的学科,更好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可以预计,今后学位授权点的动态调整将成为常态。对高校来说,动态调整是外部压力,对自身失去办学特色的原因进行反思,才是从内部解决现实问题。“为什么这些学位授权点会被撤销”“当初为何要设置这些专业”“高校对自身办学是否有明确定位”“如何避免盲目追求办学高大全”等问题,都值得学校去思考。
  学位授权点评估,对高考生选专业有哪些参考价值?
  专业学位授权点的评估,虽然针对的是硕士点和博士点,但对于2个多月后将迎来高考的高三学子来说,哪些学位点被列入评估名单,哪些学位点被撤销,在选择本科专业时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价值1:就业市场变化,热门专业未必好就业
  去年,软件工程成为被撤销学位点最多的学科,曾经的热门专业遇冷,其实是就业市场的折射。近年来,企业运营成本不断加大,特别是在工程类、系统科学等专业方面,企业没有大量的时间提供给人学习成长的周期,而是更多地侧重在社会上找半成手,希望可以直接用到更加成熟的人才。因此,对于青睐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工业工程、生态学、统计学等专业的高考生来说,在选择专业时,要更多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参考价值2:应用型专业、新兴专业受重视
  去年增设的365个学位点中,会计,法律、翻译、设计等偏向应用型的专业数量较多,而相比于学术学位硕士点的大量撤销,专业学位硕士点增长了157%,这些变化,反映出高校更加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此外,一些高校还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列了一批国家亟需的学位点,比如网络空间安全、城乡规划学等新兴专业。因此,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妨多考虑这些应用型专业和新兴专业。
  除了关注高校学位点的变化,在选择专业时,考生们还要明白下面这些道理。
  1、专业冷与热神马都是浮云
  填报志愿时,各专业的就业率无疑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全国大学毕业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让考生和家长心惊胆战。于是大家争相挑选“热门”专业,以为这样便能为四年后的就业买下一份保险。
  以就业率作为高考志愿填报的风向标,很简单,很实用:冷门专业意味着社会需求少、就业率低,热门专业则表明就业率高。
  它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将它无限放大。第一,我们不能由就业这一个要素来决定自己在四年里应该学什么;第二,此时的“热门”并不代表今后会一直热门。
  2、就业拼的不是专业,而是个人真正能力
  社会环境、市场行情对就业有影响,对专业的选择有干预,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专业掩埋之下的真正能力,是个人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不是“冷”学科和“热”专业的比拼。
  一个“热到发烫”的专业里,也有同学找不到工作;很冷门的专业里,却有“牛人”可以任意挑选自己想从事的工作。所以,对不同的人而言,专业与就业(以及收入)的关联程度是不同的。有没有好工作取决于在大学四年做了什么,而不是取决于考进了什么专业。
  3、选专业,性格、兴趣最给力
  不管学习什么专业,我们都要遵循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更实际的就业优势、留学优势等问题。我们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性格,发掘自己的兴趣。
  性格是指人在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人与人之间最核心的差异。心理学家海伦·帕玛把人的性格分为九种: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艺术型、理智型、疑惑型、活跃型、领袖型、和平型。不同性格的人与各类专业、职业有不同的匹配关系。
  职场中,很多企业在招聘新人时,也将性格测试放在重要地位。他们认为,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但一个人的性格与专业、职业不匹配,要改变起来,就困难多了。
  4、专业选择失误,不是世界末日
  如果出现专业与学校冲突的情况,甚至专业选择失误,千万不要破罐子破摔;要相信,大学教育完全可以弥补你的损失。
  首先,许多学校都在尝试按大类招生或对学生开展通识教育,这些都可以弥补专业教育的缺陷,加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其次,很多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让学生进大学后可以重新选择。再次,在转专业不成功的情况下,学校还提供有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和跨校辅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就此而言,对高校学位授权点进行评估,打破其“终身制”也是一场供给侧改革,通过优化高校学科布局,引导高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让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高校在不同的层次和领域争创一流,形成各自的特色,才能满足不同教育者的多元需求,也是大学发展的应有之义。